內容導航:
第1頁:六種錄底鼓的麥克風
第2頁:六種錄底鼓的動圈麥克風
第3頁:更多的錄大鼓的麥克風
六種錄底鼓的動圈麥克風
【音響網資訊】
六種錄底鼓的動圈麥克風
特制動圈話筒
其中一個解決在錄底鼓時需要同時強調高頻和低頻的方法就是使用一種有著內置的“中頻下彎”EQ曲線的話筒。這一類話筒的設計使得它同時可以加強鼓槌的打擊聲和鼓的低頻共振。
不過每一支這樣的麥克風都各有特色,都有著自己的EQ曲線,所以對于你正在錄的那個鼓,某一支話筒可能會合適,也可能不合適。
還有,這一類的話筒對于高頻和低頻的加強程度的差別非常大:
Microphone LF Peak LF HF Peak Frequency HF Boost
Frequency Boost
AKG D112 100 Hz 4 dB 3000 Hz 5 dB
Audix D6 60 Hz 10 dB 5500 Hz 15 dB
beyerdynamic Opus 99 110 Hz 4 dB 2500, 5000 Hz 12 dB
Blue Kickball 70 Hz 4 dB 4000 Hz 12 dB
ElectroVoice N/D868 55 Hz 8 dB 4800 Hz 8 dB
Heil Sound PR-48 70 Hz 12 dB 4000 Hz 10 dB
MXL A55 Kicker 90 Hz 6 dB 2500, 4500, 7000 Hz 8 dB
Shure Beta 52A 50 Hz 5 dB 4000 Hz 17 dB
一個鼓的自身的共振頻率主要取決于種類、厚度和鼓身的結構。比如說,樺木的鼓的聲音比楓木和桃木的鼓的聲音頻率要高。比較厚的鼓身的頻率比較薄的鼓身的頻率高。
如果你允許我稍稍說一些似乎有些偏題的話,我想說 grain orientation 也會影響音調。請看下面這段視頻中 DW的John Good演示 “horizontal grain,” “vertical grain,” 和“diagonal grain,”之間音調的不同。還有Neil Peart精彩的評論, 留意這段DW的視頻的最后一分鐘:
它的意思是,即使是這些特制的,預先EQ了的麥克風也可能對一些底鼓不合適。如果鼓的共振頻率是50Hz,那么用AKG D112錄起來可能會很薄——如果你用Beta 52可以錄到更多的低頻。相反,一個小的爵士底鼓用Beta 52,N/D868或者Audix D6可能就會錄得不太好——而用MXL A55 或 D112錄就會好很多。
我只是為了好玩測量了我手邊的兩個鼓。下面的結果可以看出一個特定的EQ曲線不能適用于每一個鼓。
Drum Frequency
16×22'''''''' Tama Granstar II, 9mm birch 40 Hz
18×20'''''''' Tama Starclassic Maple, 7mm maple 70 Hz
Broadcast Dynamics,廣播用動圈麥克風
高品質的動圈麥克風一般都很自然地可以承受很高的聲壓。所以通常錄得的高音量的或近距離的聲音的效果更好。我常常見到這一類的麥克風被放在離底皮很近的地方,除非鼓留有一個入口,這時就會把麥克風從入口處放到鼓的里面。
Electro-Voice RE20,也被叫做PL-20,它可能是這一類話筒中最有代表性的了。這款話筒以它超好的心形指向而著稱,對于離軸的聲音有15dB的rejection。
Sennheise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D 421是另一個常見的選擇。最近市面上見到的這一款話筒比RE20在高頻上有一個提升。這就可以更好的帶出擊打鼓皮時的聲音。
還有一款,是 beyerdynamic M 99,它有三種不同的EQ曲線的選擇:平的(用于廣播),presence(增加了清晰度,減少了近場效應,用于近距離錄音),低頻下彎高頻增強(用于底鼓)。
大振膜電容話筒(LDC)
很多LDC的低頻都可以延伸到30Hz或更低,所以這一類的話筒非常適合于錄底鼓。通常它們如果不是放在離底皮4到6英尺的位置,至少也會放到距離1英尺的位置。
因為這種擺放時話筒可以收到其他鼓、吉他放大器等的聲音,很多錄音師都會做一個通道,或者叫做“狗屋”在鼓的前面,這樣來使得麥克風稍稍被隔離一些。
我不知道有沒有什么LDC是專門設計了用來錄底鼓的,不過我在這里推薦你試試你已經有的,不管它們是什么。LDC使用受到限制的一個原因就是話筒可耐受的最大聲壓級數,一支靈敏度高的麥克風如果沒有足夠的padding,很容易就可能會過載。
Neumann U47 fet可能是用于錄底鼓的最出名的LDC了。因為在eBay上很少看到有人拍賣這一款話筒,你可以試一試David Bock模仿 Fet 47制造的 Soundelux ifet7, 或者 Wunder Audio CM7Fet, 或者Lawson L47Fet.
Audio-Technica AT4047/SV, 這一款話筒也常常出現在被推薦用來錄底鼓的話筒列表里面。一來因為它有著47Fet的血統,二來,因為它有著提高了的低頻響應。
相似的, Kel Audio 的 HM-7U在30-50Hz有提升。不過它不能如AT4047般處理那么高的水平。
Blue Microphones Mouse這一款黑色,變壓器輸出的話筒價格頗高,不過,也很值得考慮用來作為放在底鼓外面的錄音話筒。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 Mojave Audio MA-201 FET,用來作為放在底鼓外面錄音的話筒也廣受稱贊,而且和很多其它的被列舉出的麥克風一樣,常被認為可比U47 Fet。
Boundary Mics(界面話筒)
Boundary mics,還有它們的“近親”PZM,在一個有反射性的金屬片的旁邊有一個小的電容音頭。這個音頭通常是一個迷你的全指向的駐極體,這種麥克風的指向性被稱作為“半球形”。這種麥克風的工作原理是:在離一個平面只有幾毫米的距離(也就是Boundary),從一個平面反射的聲音和直接傳遞的聲音同相位。因此,直接傳遞的聲音和反射的聲音兩者相互增強,于是和那些不在指向范圍內的聲音或者周圍的聲音相比有了一個6dB的提升。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么Boundary mics為什么可以用來錄底鼓。從物理學上來說,要錄底鼓,需要麥克風有很好的低頻響應,所以Boundary的最長距離應該和所要錄的聲音的波長相等。比如對于一個80Hz的聲音,這一長度是14.125英尺。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這長么的底鼓,可能除了Alex Van Halen的。
也就是說,你可以把麥克風放在一個底鼓前面的平面上,不過那樣的話,這支麥克風就成了一支房間麥克風,它的高頻的提升將讓他錄得很多镲的聲音,特別是要考慮到很多的boundary mics有著提升的或者說是明亮的高頻響應。
我有一支boundary mic,是一支Crown PZM-30GP (也被稱做PZM-30D)。它的背板的尺寸是5x6英寸。因為它沒有一個比較大的boundary平面,這支麥克風在低于2200Hz的地方有著-6dB的衰減,因為2.2kHz的聲音的波長大約是6英寸。也就是說,如果我把這支麥克風放進一支鼓的里面的一個墊子上,那么我錄得的可能除了鼓槌打擊鼓皮的聲音之外將什么也錄不到。我自己的測試證明了這一點——放到鼓內,PZM錄到很好的擊打聲,但沒有鼓聲。放在鼓前面的一個長的架子上或者地板上,聲音聽起來就飽滿很多。你自己去聽聽看,以下有兩個是放在鼓內錄的,有兩個是放在外面錄的,然后重復:
這是一支普通用途的PZM,并不是專為錄底鼓設計的。不過根據這支麥克風的使用狀態(加上流體動力學原理),“低頻響應和表面的尺寸有關”,這一點對任何一支boundary mic都是適用的。當然,市面上有一些專為錄底鼓而設計的這一類麥克風。
Sennheise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 901,它在這一類的麥克風當中因為有著一個經過處理的內置的EQ曲線而非常特別,盡管高頻的響應還是有賴于周邊(還有boundary的尺寸)。
Shure Beta 91是另一個非常常見的選擇。
還有 beyerdynamic Opus 51,,這一款麥克風的設計主要是用來錄鋼琴,不過也被推薦用來錄底鼓。
Speaker Transducers(揚聲器接續器)
好了,說到這會兒,大家都已經聽過這個把speaker driver連上一個XLR接頭的想法,馬上就做成了一個“subkick”。這時候,揚聲器的錐形就成了一個對中頻和高頻相對來說不那么敏感的超大的振膜。
請留意這一類的麥克風很少被單獨使用,因為它沒有辦法捕捉到打擊鼓皮的聲音。我常常見到它們和另一支放在靠近打擊面皮很近的麥克風一起使用。
Yamaha Subkick是最出名的用于這一用途的麥克風,這時的Subkick用的是一個6.5英寸的放在木質鼓圈內部的揚聲器。
Moon Mics DK20/DK27用的是8英寸的driver。它有著一個Pearl鼓架——非常有用——和一個指向性調節開關。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古老的,已經不再生產的,但是讓人非常喜歡的 beyerdynamic M380,,它用一個小的headphone driver形成一個很自然的8字形指向模式。它的小身材使得它可以輕松地被放到鼓的內部,在那里麥克風的前面捕捉打擊面皮的聲音,后面捕捉鼓圈的聲音。
Dual-Element Mics
和“Tailored Dynamics”一樣,dual-element mics是另一種可以同時錄得同一個樂器的兩個不同的聲音的麥克風。
很多錄音師會用兩支麥克風錄鼓——一支動圈靠近鼓皮,一支電容在鼓的外面。這種方式會帶來兩個問題:一,這兩支話筒的相位可能會不一樣,二,在外面的那支話筒或者會錄到很多不需要的聲音,或者需要做一個通道而增加工作的復雜性。
麥克風制造商為了了解決這個問題,把兩個音頭放到同一個外殼里,每一個音頭都有自己的輸出。所以這一類的話筒需要兩個話放的通道。不過他們的信號的相位可以確保是一樣的,因為兩個音頭是經過校準的。此外,因為這時電容音頭是在鼓的里面,所以它不會錄到太多的周圍的聲音。
不過,這一類的話筒能不能捕捉到我們想要的聲音呢?我自己還沒有試過這樣的話筒,所以我沒有相關的經驗。請看以下的這一類話筒的評測——現在市場上可見的有三款這一類的用來錄底鼓的麥克風:
Audio-Technica AE2500是出現最早的錄底鼓的dual-element mic。它的價格合理($699 MSRP),不過用戶對它的評價非常高。
后來A-T又設計了ATM250DE,,用的是現成的而非定制的麥克風元件。有一篇由Andy Hong所寫的關于這一款麥克風的非常不錯的評測ATM250DE review,其中提到了如何擺放和近場效應。
不久后將有一款 Lewitt Professional Audio DTP 640 REX面市,大約在幾個月后在美國的市面上就可以見到了。目前還沒有人用過這一款麥克風,不過它的設計原理和這一類的其它麥克風相似,很值得到時候找來一試。
頁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愛聲樂耳,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