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汨羅人民廣播電臺全天播出時長達18小時,每天分早、中、晚3個時段,內容涵括新聞、綜藝和對農節目,解讀中央、省市重要會議精神和有關方針政策,傳授農技知識,以及新農合、新農保、農業知識、征兵工作的宣傳,尋人尋物啟事,都列入到了廣播內容之中。 |
![]() |
見慣了電視那精美的畫面,很多人可能都不習慣廣播那單純的聲音。但在湖南省汨羅市黃市鄉這里的村民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茶余飯后收聽廣播。
種了六畝多水田,家住黃市鄉托坪村的顏念農,近期最關注的節目就是村廣播的農技知識大講壇。他介紹,大講壇會隨時廣播病蟲情報,何時應該對農作物治蟲打藥,對于他們這些務農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最近湖南大范圍的降雨讓托坪村的廣播播報的更為頻繁,托坪村書記朱理輝介紹,近期的雷雨大風天氣多,幾乎每天都要播報一次,因為從去年開始一遇到這樣的天氣村民們都特別留意村里的廣播。
去年5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襲擊了托坪村,托坪村書記朱理輝介紹,當晚九點鐘的時候他收到一個短信,顯示當晚托坪村將有暴雨,并伴有六到七級的大風。當時他立馬將村廣播打開,提醒那些住在危房里面的村民應及時疏散。聽了廣播村民們及時疏散,事后除了兩間房屋倒塌,暴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從此托坪村的人就養成了每天聽廣播的習慣。
目前,汨羅市共投入600萬元,高標準完成了主發平臺建設,恢復了汨羅人民廣播電臺的播出,基本建成以汨羅人民廣播電臺為依托,面向農村、覆蓋廣泛、上下貫通、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具備應急功能的公共廣播服務體系。
汨羅人民廣播電臺全天播出時長達18小時,每天分早、中、晚3個時段,內容涵括新聞、綜藝和對農節目,解讀中央、省市重要會議精神和有關方針政策,傳授農技知識,以及新農合、新農保、農業知識、征兵工作的宣傳,尋人尋物啟事,都列入到了廣播內容之中。進入第一批次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范圍的24個鄉鎮全部完成了機房和轉發平臺的建設,共安裝音柱3563個,高音喇叭849個。
未來汨羅將根據各地自然地理條件及經濟、文化發展特點確定廣播功能分區,將全市分成種植養殖技術區、工業信息區以及交通信息區等十個功能區,在未來的工作中對相應區的廣播節目進行針對性指導。同時,結合全市防災減災預警系統建設,整合資源,建立了瀕臨洞庭湖及汨羅江兩岸防汛區、山區村組防地質災害區,長期有針對性地實施廣播宣傳。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紅網,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